|

山下·幸福感 | 袁文康:在角色中穿梭互换


演员幸福感-22.jpg


演员的幸福感是什么?对于我这个演了近20年戏的演员来说,实在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那就从角色聊起,每次接触到一个角色,慢慢进入角色的过程对我来说很幸福,但幸福之后的失落感也很强烈,它曾造成我很长时间无法从角色中抽离出来。要真正说起来,抽离角色的过程痛苦多过于幸福。但过了很久之后,看到角色呈现在观众面前,再回想起当时那段经历,又是幸福感满溢。


未标题-1的副本.jpg

▲  图片提供:袁文康

“幸福感”大门的开启

2006年,我受冯小刚导演的邀请,出演《集结号》里的“王金存”。这个人物是我最不擅长演的一种类型,内心、性格比较懦弱,加上当时我有3年没演戏,总觉得自己功底不够,对表演产生了困惑。直到看了金星演的话剧《狗魅Sylvia》,她的表演深深触动了我。

当她以一口东北话开场,我心想这个话剧完了,但看到一半就被深深吸引,她在舞台上光芒四射,将舞蹈的功底融入到舞台表演中,周围所有的演员都被她带动起来,让你忘却她的缺点。她不是一名舞台剧演员,但她用其他的艺术感知,把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新的表演观念,让我有信心在演员这个职业上继续走下去。看完上半场,我冲出去买了一束花,在话剧结束后献给了她。

“王金存”对我塑造角色的影响非常大,他让我发现演电影和电视剧是完全不同的工种,电影是顺着人物的感受慢慢进入角色,但真正的进入角色的状态是在拍摄的过程中。这是一次幸福的电影拍摄体验,它开启了我银幕表演的大门。


王金存.jpg

▲  《集结号》剧照 王金存扮演者:袁文康(图片来自网络)


“幸福感”来源于启始的“恐惧感”

后来的十年,我有幸陆续接演了《黄金时代》《胭脂》《女医明妃传》等多部影视作品,在角色的呈现与选择上越来越大胆,塑造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人物。2017年初,当忻钰坤导演找到我,让我饰演《暴裂无声》中的律师“徐文杰”,这个角色让我迎来了一次对表演的“恐惧”。


律师.jpg 

▲  《暴裂无声》剧照 徐文杰扮演者:袁文康(图片来自网络)


在与导演畅谈5个小时后,我理解到,“徐文杰”作为案件的关键人物,心理变化的呈现是关键。作为律师,他没有用学到的东西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是选择跟法律背道而驰。他一直受着良心的谴责,一直被他过去所学到的东西折磨着。

开拍前夕,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创造“徐文杰”这个人物。要演好他,最重要的是他在生活被打乱后,面对恐惧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恐惧感了,要帮这个人物重新建立恐惧很难。

我重新看了布努埃尔《被遗忘的人们》,这部讲述人性之恶的电影让我了解到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会散发出什么样的人性,也激发了我表演上的一些灵感并从中提炼出对人性的感受用到了“徐文杰”身上。我甚至还用了一些极致的方法。比如窒息,开拍前我会让自己处在窒息的状态,窒息时人的心理压力会加强,这种心理变化带来的粗重呼吸节律,继而产生的恐惧和压抑,基本上可以跟这个角色内心完美契合。

拍摄期间,天气特别冷,我就窝在一个几乎已经废弃掉的村庄40多天。每天早上洗漱完毕后,不管有没有我的戏,我都会一遍遍看剧本,将徐文杰所有的行为装进脑子里,时刻在想徐文杰之前做过的事情,让自己真正沉浸在角色里。


未标题-1.jpg 

▲  图片提供:袁文康


虽然中间的经历有些痛苦压抑,但正因为生活中真正积攒的恐惧和压抑的能量,让我一到片场就能从心底爆发、释放出来,这才有了大家看到的“徐文杰”。

演员是我一生都在追求和热爱的职业。不断在角色中穿梭互换,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受不一样的风景,从戏里戏外体会点点滴滴,我想这就是我作为演员的幸福感。

微信文章头像的副本.jpg

分享者:袁文康

山下学堂特别开设“演员幸福感”专栏,记录华人演员的幸福感群像。与你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