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幸运和大家交流“演员的幸福感是什么”,我相信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人一定要推开表演那扇门、看门里的风景是什么,有的人在路上就回头了,有的人已经碰到那扇门却回头了,有的人推开门看见了,有的人没看见,看见的回来说的也不一样……
我很小就决定做演员,7岁拍了第一部电视剧。第一次在剧组学会了打牌,喝咖啡,睡懒觉,学会了和各种人交流。拍摄期间我总会得到一些当时非常珍贵的奖赏,进口的巧克力,大白兔奶糖等等。这样的体验很特别,仿佛自己和普通孩子的生活不一样。慢慢的,表演这颗罪恶的种子埋在了我的心里,一直挥散不去。
▲ 图片提供:海清
17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初进校园我经历更多的是表演的痛苦,作业太多,还需要自己编排。当时觉得自己要疯了,一遍遍质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职业?我忽然憎恨表演,它完全没有带给我愉悦感和成就感。
大一下学期我就写了退学报告,我觉得我不适合做演员,不具备编剧的脑子。每次交作业,我都是最后一个上台。有一次,我实在想不出要交什么,就在台上哇哇大哭。黄磊老师等我哭完说“你看,这是一个多好的表演,一个被压榨的女演员激烈的演绎。”那一刻,我忽然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原来我自己是一个天才,原来我这么会哭,原来我这么会释放。那一次挽救了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发生多艰苦的事,想到那段黑暗的时刻,我都可以挺过来。
▲ 图片提供:海清
自此之后,我塑造的角色渐渐被同学赞扬,被老师夸奖,被其他系的同学奔走相告。那种成就感,喜悦感,那种觉得为了表演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的幸福感慢慢成为我大学时期最真实的感受。
毕业后,我再次受到非常大的打击。报考人艺,考了两次都没考上,我的天都塌了,第二次对自己全盘否定,决定改行。再次好起来是几部戏对我的帮助,《玉观音》《双面胶》《落地请开手机》《王贵与安娜》《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等,好角色像开了门一样向我招手。在饰演的过程中,角色的种子在心头“唰唰唰”地生长,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于角色的幸福感。
▲ 图片提供:海清
慢慢塑造的角色多了,负面也接踵而来。负面的声音像冰霜一样结在我的身上,我问我自己“如果我被评为世界上最不会演戏的演员,我的作品没人看,没人欣赏,我还会演下去吗?”当时我可能说我不做了,因为表演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沟通。但当我认真思考后,我还是会演下去。
我不去做导演,编剧,监制,不去做任何其它相关职业,是因为我一直保持着对表演的兴趣。我喜欢表演的本质,它带给我的愉悦感是我和角色之间的距离。有时候路途遥远,有时候近在咫尺,有时候就是角色本身。每一次创作都无法全部借鉴上一次的经验,就像打游戏,打得多了会有一些借鉴,知道每个关卡怎么过。但每个新的游戏又不一样,你碰到的怪兽不一样,拿到的武器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带给我的无数惊险和美丽是幸福的。
表演是一个人的修行,一个人的风景。当然,我也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相互交流,也衷心期待着你们的演员的幸福感是什么。
分享者:海清
山下学堂特别开设“演员幸福感”专栏,记录华人演员的幸福感群像,每周四通过“山下学堂”微信公众号、山下学堂官方微博发布。